全国健康城市评价结果出炉,江西有这个城市!(附表扬名单)
点击蓝字 轻松关注
全国爱卫办关于全国健康城市评价结果的通报
全爱卫办函〔2019〕24号
2019年,全国爱卫办依据《全国健康城市评价指标体系(2018版)》,对全国所有国家卫生城市组织开展了评价工作。全国共有314个国家卫生城市(区)填报了2018年度全国健康城市评价数据。
从评价结果看,各地健康城市建设工作稳步推进,健康治理水平不断提升,在健康环境、健康社会、健康服务、健康文化等领域取得较为显著的成效。在参评的37项指标中,33项指标较上一年度有所提升,其中每万人口全科医生数、每千人食品抽样检验批次数和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等3项指标增幅超过15%,29项指标高于全国平均值,24项已超过2020年国家目标值。参评城市(区)人均预期寿命中位数达到79.15岁,婴儿死亡率降低到2.88‰,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降低到4.07‰,孕产妇死亡率降低到8.88/10万,城市人群健康水平总体优于全国平均水平。
根据评价结果,我办确定了2018年度健康城市建设示范市、各省份排名第一位城市和进步最快城市名单(见附件1、2、3),对这些城市提出表扬。希望各地再接再厉,勤奋工作,为深入开展健康城市建设工作、推动健康中国建设再创佳绩。
附件:1.2018年度健康城市建设示范市名单
2.2018年度各省份健康城市建设排名第一位城市名单 3.2018年度健康城市建设进步最快城市名单 全国爱卫办
2019年12月24日
附件1
点击图片,放大观看
附件2
点击图片,放大观看
附件3
点击图片,放大观看
《关于全国健康城市评价结果的通报》解读
1.什么是健康城市?健康城市的由来?
健康城市的理念是为了应对快速城市化带来的健康新问题,推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应运而生的。世界卫生组织和世界各国的众多城市都进行了积极探索。1984年,世界卫生组织在加拿大多伦多市召开的“超级卫生保健-多伦多2000年”大会上,第一次提出“健康城市”概念。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将健康城市定义为“健康城市应该是一个不断开发、发展自然和社会环境,并不断扩大社会资源,使人们在享受生命和充分发挥潜能方面能够互相支持的城市”。目前,全球已有数千城市开展了健康城市建设活动。
2.我国健康城市建设的背景和历程?
为了应对城市发展的主要问题,我国优先从治理环境卫生、提升群众文明卫生素质等方面着手,上世纪50年代始即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特别是1989年启动了卫生城市创建工作。在此基础上,借鉴世界卫生组织经验,于1994年起开始了健康城市建设的探索,2007年在部分地区开展了项目试点工作。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指出,“要深入开展健康城市和健康村镇建设,形成健康社区、健康村镇、健康单位、健康学校、健康家庭等建设广泛开展的良好局面”。《“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加强健康城市、健康村镇建设监测与评价。到2030年,建成一批健康城市、健康村镇建设的示范市和示范村镇”。同年,经国务院批准,全国爱卫会印发《关于开展健康城市健康村镇建设的指导意见》,在全国启动健康城市健康村镇建设,并于11月在全国选择38个城市作为健康城市试点市,积极探索健康城市建设的有效工作模式,其他城市结合实际开展相关建设工作,同时要求各省(区、市)研究确定若干省级健康城市试点,各个城市开展市级健康村镇试点建设。2016年11月,全国爱卫办还分别在上海和江西南昌成功举办了国际健康城市市长论坛和中美健康城市论坛,发布了《健康城市上海共识》和《中美健康城市南昌宣言》,向世界展示了我国健康城市建设的经验与做法。
健康城市可以说是卫生城市的升级版,通过完善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改进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健康服务,全面普及健康生活方式,满足居民健康需求,实现城市建设与人的健康协调发展。通俗的讲,就是卫生城市偏重硬件,健康城市是软硬兼重。在新时代,健康城市建设就是落实健康中国行动的重要平台,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抓手,是实现社会健康综合治理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3.为什么要开展健康城市评价工作?
健康城市评价工作是推动全国健康城市建设科学、规范发展的重要手段。健康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是科学评价健康城市发展水平的基础,为健康城市发展提供导向,使其更好地契合健康中国建设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健康需要。运用健康城市指标体系定期对全国所有国家卫生城市开展评价工作,旨在分析评价各城市健康城市建设的工作进展,及时总结成效经验,发现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并通过城市间的比较,促进城市间的相互学习和借鉴,不断改进健康城市建设的工作质量,推动各个城市以健康城市建设为抓手落实健康中国战略。
4.健康城市评价是如何开展的?
全国爱卫办委托中国健康教育中心作为全国健康城市评价工作办公室,会同复旦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制定了《全国健康城市评价指标体系(2018版)》,并根据此指标体系对38个健康城市试点市开展了评价工作,在此基础上完善了评价指标的权重、数据分析评价方法和填报要求,为开展全国健康城市评价奠定了良好基础。
2019年1月,中国健康教育中心组织对各省爱卫办人员进行了评价工作培训,组织收集各地2017年度和2018年度数据。截至2019年8月底,共收集314个城市报送的数据,经过对大量数据认真整理,并反复与相关省、城市进行沟通核对,与有关部门核实,于10月底完成所有数据确认工作,11月完成数据分析,形成评价报告。同时,为确保评价工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多次召开专家会议,研究确定各指标评分标准权重以及缺失数据的替代方法。
5.主要评价情况如何?
从评价结果看,各地健康城市建设工作稳步推进,健康治理水平不断提升,在健康环境、健康社会、健康服务、健康文化等领域取得较为显著的成效。在参评的37项指标中,33项指标较上一年度有所提升,其中每万人口全科医生数、每千人食品抽样检验批次数和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等3项指标增幅超过15%;32项有同期全国数据的指标中,29项指标高于全国平均值;33项有国家目标值的指标中,24项已超过2020年国家目标。参评城市(区)人均预期寿命中位数达到79.15岁,婴儿死亡率降低到2.88‰,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降低到4.07‰,孕产妇死亡率降低到8.88/10万,城市人群健康水平总体优于全国平均水平。东部地区健康城市发展水平相对较高,所有参评城市中,健康环境和健康服务领域发展更具优势。
6.评价结果如何利用?
一是针对评价工作中发现的部分数据难获取、可操作性不强等问题,进一步修订完善健康城市评价指标体系,使其更好地反映各地实际工作。同时将健康城市的指标与健康中国行动的目标有效衔接,更好地反映各个城市推动落实健康中国行动的进展情况。
二是根据评价结果更好地指导各地推进健康城市建设。一方面,对于工作成效显著的地方,全国爱卫办将通过召开现场经验交流会、宣传报道典型经验等方式,向全国推广,促进各地之间交流学习,更好地推进健康城市建设工作。另一方面,将各地的有益经验提炼总结,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或政策,为下一步全面推进健康城镇建设奠定坚实基础。此外,各地也可以通过评价结果发现自身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制定更有针对性的措施,不断改进工作质量,补齐工作短板,推动健康城市建设向更高水平发展。
来源: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官网
编辑/胡骏 统筹/黄迅前 审核/万德芝